碧流秦韻長,詩繪生態章。秦淮河,這條“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流淌著的不僅僅是清澈的河水,也不僅僅是六朝金粉和南明遺恨,更有著船載斗量、華美絢麗的詩篇。作為南京的母親河,秦淮河的生態環境狀況更是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生靈百態”生物多樣性調研團隊在張藝老師的指導下來到了南京溧水秦淮河沿岸展開關于生物多樣性的調查實踐,為采集以探究秦淮河沿岸植物群落的多樣性,拉開了保護秦淮河的序幕。
團隊合照
秦淮河作為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她停留,同時她還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寶庫。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秦淮河的生態環境安全出現了危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全面了解秦淮河生態的現狀,我們的團隊成員利用課余時間,攜帶專業工具,開展了這段充滿探索與挑戰的探索之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記錄了河流的自然面貌和生物多樣性,希望為保護秦淮河的未來提供實質性的數據和見解。
本次實踐依照的秦淮源公園-晶明村-江寧區誠信大道橋-秣陵碼頭線路進行。在研究生學長學姐們的悉心指導下,團隊成員攜帶直尺、塑封袋等自主進行采樣。
采樣地點
采樣的第一步需要隨機選擇一塊植被覆蓋區,用卷尺,筷子和樣方繩圈畫出一塊50cmX50cm的正方形區域。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可以讓后續的鑒別與采樣更加順利。同時區域的隨機選擇也讓采樣更具代表性,更具說服力。第二步則是開始鑒別圈畫區域內的植物名稱,并且記錄它們在這區域內的數量。這也是整個采樣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植物種類和數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采樣的精確度,進而會影響到我們對這片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判定。第三步是對樣地內每一植物種進行葉片采樣,對每一種植物隨機的采3-5片的葉片,封裝到塑封袋中,后續還需放入冰箱中保存。以便為后續的植物相關屬性測試做準備。
實地采樣
在一天的實踐中,同學們認識到了蓬草、委陵菜和地錦草等多種植物的形態特征,團隊的成員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如復雜的河道環境、多變的天氣條件,采集了二十余種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葉片樣本,對秦淮河沿岸的植物群落豐富度和生態環境狀況有了初步的了解。
采樣工作結束后,隊員將采集到的植物葉片進行清洗、分類、干重測量、掃描、表面積計算、裝袋、烘干、濕重測量等操作,計算植物比葉面積(SLA)和葉干物質含量(LDMC)。隊員們將數據進行整合匯總,對實驗結果進行初步分析,以此來研究秦淮河上游至下游沿岸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情況。
實驗室測定
經過戶外采樣調研和實驗室分析,我們發現秣陵碼頭在所有調研區域內有著最高的物種豐富度,不僅植被種類多,同時也有著較多的物種數量。究其原因,我們發現該地區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使該地區有著較高的物種豐富度。其中,該地區優勢物種的葉面積并不大,反而數量較少的一年蓬有著最大的葉面積。生物豐富度次之的為秦淮源公園,共有著5種植被,其中優勢種有著最大葉片面積。而其他兩個地區,生物豐富度均較低,我們認為,是較多的人類活動干擾所導致的。如江寧區誠信大橋區域,雖然植被總量豐富,但是物種較為單一,主要以香附子為主,存在少量牛筋草。是人工選育所導致的,這也導致了該地區生物豐富度較低。
通過在野外進行采樣和實驗室中進行測定,團隊成員深刻體驗到了生態學實踐的科學性,并認識到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植物的多樣性是評估群落生物組成結構的關鍵指標,它不僅影響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也直接反映了生態環境的質量。作為資環學子,保護秦淮河周邊的生態環境并提升其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的責任所在。我們希望通過團隊的努力,為今后秦淮河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植物性狀研究,貢獻出一份我們的青春力量。
秦淮水悠悠,長橋尋舊跡。用實際行動深入研究秦淮河的生態系統,擦亮綠色發展的秦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