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之所以具有跨越歲月的底氣,正在于有一代一代人會在大千世界紅塵滾滾中,修煉一份靜氣、打磨一段光陰、延續一味陳香。保護是最好的傳承,傳承是最好的保護。非遺從來不是孤芳自賞的“老物件”,不是華麗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智慧結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
我們來到蓮花花鼓燈傳習基地對花鼓燈進行調研學習。初入蓮花花鼓燈傳習基地,看到樸實無華的練功房先是讓我們心中一驚,沒有先進的設施沒有明亮寬敞的舞蹈房,卻有滿墻的榮耀和歲月留下的痕跡。花鼓燈的傳承老藝人們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光鮮亮麗,但他們將個人浸入故土眷戀,匠心堅守非遺技藝的精神與泰然自處,甘之如飴的狀態讓人動容。“蘭花”們一如年輕時那樣在為表演前整理著裝打扮自己,“鼓架子”們擦拭著自己的老伙計一鑼鼓,這一刻我們仿佛穿越時光,看見了無數年輕的少年少女拋棄舒適的生活日復一日的練習只為向后代傳承這份獨屬中國的印跡,他們身上凝聚著歷史的厚重與力量,讓我們為之動容。
隨著老藝人們的集合完畢,便開始了演出前的鑼鼓排練。他們各司其職,首先為首的老人雙手揮動鼓棒,敲響最強音,鑼與镲緊跟其后,一瞬間似萬馬奔騰又似春雷滾滾,帶著排山倒海的氣勢震天憾地,響徹云霄,給我們心靈帶來了極大的震撼。這一刻這些老藝人哪還有衰老的姿態,現場的氣氛直接被引燃,若不是近距離觀看我們絕對想不到這些老藝人們平均年齡已經70多歲了!70歲仍然迸發出生命的激情,年齡只是個數字的累積!
老藝人的演出正式開始,由鼓鑼伴奏使氣氛烘托到高潮,“蘭花”踏著鼓點走著風擺柳上臺,她臉帶微笑,腳下仍然是溜的起剎的住,雖然現在的蘭花不再年輕但仍能看出她年輕時的技藝高超,仍然風韻猶存,真的是一顰一笑一流傳,一生一世一華年。隨后“鼓架子”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走上舞臺中央,一招一式中盡顯千百年的傳承,隨著老藝人的微笑花鼓燈的文化重量也隨著被拉長,逐漸沉重。最后花鼓燈唱跳組分別上場,這也是我們第一次了解到花鼓燈不僅是跳的藝術也是唱的藝術,這打破了我們的傳統認知,也讓我們意識到花鼓燈已經融入了這一街一巷在蚌埠傳統文化的脈搏中跳動。并且我們隨后了解到,老藝人的唱詞不是固定的,一般都是現場有感而想,由感而發以宣布事情烘托氣氛為主,這讓我們對花鼓燈剛勁古樸靈巧秀麗的風格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在老藝人表演完之后,我們表演了我們所學的花鼓燈組合與老藝人們進行了深刻的探討,在交流中我們得知我們現存的問題一腳底功夫欠缺,沒有體現剛柔并濟的特點,情緒的表達不夠熱烈等等問題,讓我們對自身的問題更加明確,充分激發我們的興趣感受其藝術魅力。也為我們對花鼓燈日后的傳承與教學提出了發展性的建議,讓我們備受鼓舞。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新時代新征程上,不斷加大非遺文化的傳承、弘揚、守護、宣傳,才能讓非遺記憶“活”起來,重新煥發新時代光彩,凝聚民族復興偉力。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學習勁頭,做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工作,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散發耀眼的光芒,為中華文明、人類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