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其深厚內涵,領略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7月13日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運輸管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探尋古溯文脈,感受非遺魅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尋訪團隊對話揚州八刻之一瓷刻傳承人,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訪談中,揚州瓷刻傳承人婁牧云女士向尋訪團成員們介紹:揚州瓷刻起源于宋代,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技藝。揚州瓷刻藝術不僅是一種文化遺產,更是一種文化精神,需要我們共同努力讓這一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社會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隨后婁女士帶領尋訪團成員們參觀了她的工作室,展示了各種珍貴的個人瓷刻作品,同時講述了自己的創作心得和非遺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現狀。婁女士還向尋訪團成員們詳細介紹了瓷刻的技法以及“墨分五色”的體現。她說:“瓷刻的技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一種是沖刻,另一種是手刻,在實際創作中,會根據作品的題材、風格以及想要呈現的效果,選擇合適的刻法,或者將兩種刻法結合使用,而“墨分五色”主要是通過對墨色層次的濃淡變化的把握來實現的,通過技巧和對墨色的理解,可以在瓷刻作品中營造出類似的豐富層次,以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接著,大家參觀了婁女士的個人瓷刻作品,這些作品氣質高雅、風格獨特、選材新穎別致,所刻鳥獸和花草,無不神形畢具。每一刀、每一劃都需要極高的專注力和精準的控制力,這不僅是對藝人手藝的考驗,更是對耐心和毅力的巨大挑戰。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創造出真正的精品。揚州瓷刻從它的歷史淵源到現代創新,從制作工藝到藝術價值,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的獨特魅力。
揚州瓷刻傳承人婁牧云女士從開始接觸瓷刻藝術至今三十年整,個人作品多次參加揚州藝術活動和八刻作品展,并獲得揚州“梅苑藝術節”展品一等獎。婁女士繼承了前輩們傳統技藝,并在工藝手法和題材上進行創新,運用洗墨法突出了瓷刻上色的多樣化,為自己的作品帶來新的生機和視覺感受。這一份敬業、精益、專注與創新,無不彰顯了“工匠精神”。
通過這次采訪,不僅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揚州瓷刻傳承人們對這項藝術的熱愛與執著,也意識到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在未來的日子里,揚州瓷刻將繼續發揚光大,傳承與創新并重。更多的年輕匠人將投身于這一古老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中,為揚州瓷刻注入新的活力與內涵,讓這一古老的藝術瑰寶在歷史的長河中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