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香四溢 語傳千里——武漢東湖學院“小橙故事”社會實踐隊赴湖北秭歸開展推普交流活動
“秭歸有山雀,叫聲天地絕。一聲我哥回,迎來端陽節。”秭歸縣實驗小學里,郎朗的讀書聲一浪高過一浪。在志愿者的帶領下,孩子們正誦讀著當地獨具特色的端午民謠。
今年暑假,武漢東湖學院“小橙故事”社會實踐隊一行16名大學生,來到屈原故里,走進漫山橙園,開展以“橙香四溢 語傳千里”為主題的推普交流活動。
他們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社區學校,實地參觀柑橘母本園、走訪調研“億元村”柑橘種植大戶、去往當地小學進行愛心支教。在歸州鎮彭家坡村、郭家壩鎮王家嶺村、泄灘鄉陳家灣村,了解了 如今秭歸臍橙產業的發展現狀、營銷方式、市場環境等,明確了此次推普活動的基本目的、受眾人群以及主要內容等,并結合當地實際,通過場景模擬、角色扮演,開展了一次熱鬧非凡的推普交流活動。同時,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在秭歸臍橙宣傳推廣、品牌打造等方面,為橙農們提供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建議。


圖為志愿者向柑農了解普通話推廣情況。通訊員 周雨婷 攝
“梓欣姐姐,我可以完整地背出屈原的《橘頌》啦!”來自秭歸縣實驗小學一年級二班的吳佳一小朋友滿臉興奮地說道。志愿者們一行來到秭歸縣實驗小學,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柑橘文化分享活動。通過“同背一首詩、同唱一支歌、同講一個故事”,讓孩子們了解當地獨具特色的柑橘文化,激發他們對秭歸本土文化的濃厚興趣,并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說出自己心目中的屈原形象。


圖為志愿者為同學們講述柑橘文化。通訊員 周雨婷 攝
“在這里,我不僅聞到了長江兩岸的橙香,嘗過了酸甜可口的夏橙,還看到了熱情好客的秭歸人民,感受了當地源遠流長的柑橘文化,真是不枉此行??!”徐梓欣同學感慨道。
秭歸是著名的“中國臍橙之鄉”,全縣90%的鄉鎮,80%的行政村,70%的人口都從事與臍橙相關的產業。如今,秭歸臍橙種植面積達40萬畝,年產量100萬噸,年綜合產值200億元,是全世界有名的“四季鮮橙”產地。然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地域文化濃厚,普通話普及程度有限。在柑橘銷售季,柑農與商販之間常常在溝通方面存在歧義。武漢東湖學院“小橙故事”社會實踐隊積極響應國家推廣普通話的號召,利用暑假時間,在當地開展推普交流活動。


圖為實踐隊員在推普學校前合影。通訊員 周雨婷 攝
據悉,武漢東湖學院“小橙故事”社會實踐隊是一支致力于秭歸臍橙宣傳推廣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團隊,由來自法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16名同學共同組成。自2023年以來,已組織30人次來到秭歸,開展以服務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今年7月,該團隊入選全國“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國家級專項團隊。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為秭歸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過,助力鄉村振興奉獻當代大學生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