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網訊(通訊員 何鴻櫻)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關于語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教育強國、文化強國建設,佛山大學漁躍鄉村推普實踐團積極響應號召,毅然前往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東成鎮都斛村,開展為期10天的推普活動。他們懷揣著夢想與熱情,致力于提升都斛村村民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語言文化素養,幫助村民提高工作與生活質量,助力都斛鄉村振興。
普通話橋梁連心間,潤澤文化根脈傳
佛山大學漁躍鄉村推普實踐團匯聚了一批普通話語言能力出眾的隊員,10 名團隊成員普通話水平等級均在二級乙等及以上,其中四名團隊成員普通話水平等級為二級甲等。考慮到部分村民里對普通話較為陌生,團隊成員交替使用普通話和粵語兩種語言,以“小嘮嗑”為切入口,與村民進行深入交流。除此之外,團隊還通過發放問卷、訪談和座談等方式,詳細調研當地普通話的普及情況,以及村民對普通話的使用狀況、學習需求和對鄉村振興建設的語言期望。
圖為推普實踐團成員與都斛村民們對普通話的使用情況進行深入溝通交流。通訊員 何鴻櫻 供圖
經過一系列的調查與了解,團隊成員得知都斛村村民受普通話教育程度較低,普通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不高。大部分村民認為提高普通話水平對于鄉村振興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有機會,他們將十分愿意學習普通話。
圖為佛大漁躍鄉村推普實踐團成員對都斛村民進行推普問卷調查。通訊員 何鴻櫻 供圖
“推普+技能”培訓,二合一齊頭并進
作為新興縣的明星產品,羅非魚是都斛村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佛山大學漁躍鄉村推普實踐團走進都斛村東利漁業,與企業負責人及漁民進行了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團隊成員得知,羅非魚苗長途運輸技術不足等難題極大地限制著都斛村漁業的經濟發展。為此,佛大漁躍鄉村推普實踐團隊以普通話傳授技能知識的方式,向村民介紹了團隊技術組研發制作的一款智慧運輸裝置,該智慧遠程運輸設備通過添加溫控板、氧氣泵和注射筒等裝置,智能調控水體環境溫度、水溶氧含量,從而將魚群置于適宜的生存環境內,有效抑制魚苗運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應激反應,提高魚苗存活率。在介紹過程中,團隊成員還輔以粵語幫助漁民更好的理解和熟練操作該設備,提高漁業生產效率。
圖為佛大漁躍鄉村推普實踐團用普通話為新興縣都斛村漁民講解團隊研發的智慧魚苗運輸設備的使用方法。通訊員 何鴻櫻 供圖
該款設備實用性強、結構簡單,在團隊用普通話的清晰介紹和教學下,漁民已經完全掌握了設備的使用方法,并將該設備投入部分遠距離運輸中以保障運輸途中羅非魚苗的高存活率。
圖為佛大漁躍鄉村推普實踐團與新興縣都斛村東利漁業負責人進行合影留念。通訊員 何鴻櫻 供圖
隨著本次"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活動的圓滿落幕,佛山大學漁躍鄉村推普實踐團以實際行動,全方位、多角度地向都斛村村民傳授普通話的相關知識,強調了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在這次活動中,我們見證了村民們對普通話學習的熱情和渴望,也看到了普通話在鄉村振興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普通話不僅是一種溝通的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它連接著都斛村與更廣闊的世界,為村民打開了一扇了解外界、展示自我的窗口。未來,佛山大學漁躍鄉村推普實踐團將繼續關注和支持都斛村的發展,與村民們一起,用普通話架起溝通的橋梁,用文化的力量推動鄉村振興,共同書寫都斛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