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增長知識才干、激發挺膺擔當,2024年7月8日至7月21日,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籽下鄉,為愛而行”實踐團赴四川省宜賓市珙縣巡場鎮杉木樹社區和白皎社區開展為期14天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為促進社區孩子們綜合素質發展,建設兒童文化家園,以實際行動為當地孩子們點亮希望之光,實踐團成員與社區攜手合作,打造童伴之家“暑托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和素質拓展課程,積極服務農村基礎教育。此次活動旨在為鄉村孩子們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托管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書香閱讀,點亮成長團隊成員分別在兩個社區開展了讀書分享活動,以交流互動的形式為孩子們分享了三本值得一讀的經典書籍:《小王子》、《海底兩萬里》和《窗邊的小豆豆》,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孩子們提高了自我修養。孩子們圍繞書中內容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理解了書中蘊含的深刻哲理,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通過此次活動,孩子們充分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和學習時尚。
(圖為支教課堂孩子們認真聽課的場景)
(圖為郭馨懋老師進行讀書分享)
聚焦安全,助力未來團隊成員精心策劃,全方位覆蓋,從防震減災的必備知識到禁毒防害的深刻警醒,再到道路安全的細致指導、防溺水的緊急應對,以及食品安全的不容忽視,將安全教育的內容深入淺出地傳遞給每一個孩子,確保安全教育真正深入人心,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圖為孩子在回答道路安全的知識)
(圖為地震模擬現場)
(圖為孩子們認真觀看禁毒視頻)
歷史回聲,紅色傳承團隊成員策劃的“紅色記憶與古物新韻”主題活動不僅是一次對歷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場文化與精神的盛宴。通過宣講黨史、展示文物,小朋友們直觀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兩者的結合,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未來的期許。相信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小朋友們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以及感受中國悠久歷史的獨特魅力。
(圖為在白皎社區開展黨史宣講活動)

(圖為在白皎社區開展“假如文物會說話”活動)
(圖為在杉木樹社區開展“假如文物會說話”活動)
擁抱陽光,從心出發團隊成員還開展了“打敗情緒小怪獸”心理健康主題課,用小故事引入,從“情緒的基本類型”、“情緒的表達價值與管理”和“擺脫不良情緒”三個方面為孩子們進行了耐心的講解。團隊成員以實用的技巧,深入淺出地向孩子們介紹了多種擺脫不良情緒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了每種情緒的主導特點。值得一提的是,成員們還設置了“煩惱盒子”和“晚安短信”特色環節,通過紙條和短信,與孩子們互通心聲,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
(圖為孩子們認真上課的場景)
(圖為孩子們寫煩惱紙條)
奉獻之犁,深耕青春 團隊成員將志愿服務精神有機融入到農耕文化中,助力兒童健康成長。通過剖析“志”“愿”兩個字的組成、分享志愿者事跡和觀看志愿者視頻,孩子們了解了志愿者的精神:奉獻、友愛、互助和進步。為了深化課堂所學,將志愿服務的精神融入孩子們的學習與生活,實踐團隊精心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農耕體驗活動,引領孩子們親身感受勞動之美,實踐之樂。這種親身體驗讓志愿文化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激發了他們珍惜資源、感恩自然的情感,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與勞動精神,提高了他們的志愿服務意識。
(圖為實踐團成員分享志愿活動經歷)

(圖為實踐團成員教導孩子們松土)
凝聚合力,全面發展團隊成員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挑戰性與趣味性的活動。創新性引入了腦筋急轉彎課程,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漁網抓人”、“愛的抱抱”和“多人多足”團隊合作游戲,在磕絆中,孩子們領悟到了團隊合作以及相互協調的重要性;精心準備的“國家地理知識類”“文化常識類”“安全圖標知識”等涵蓋多方面知識的競答題目,將知識更加生動、直觀地傳達給孩子們,激發其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看偏旁寫字”、“詞語宮格”、“拼漢字”三個豐富多彩的游戲環節,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也增強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一系列活動旨在為孩子們提供更多有趣、有益的游戲體驗,促進其全面發展。
(圖為團隊成員帶領孩子們參與益智小游戲)
(圖為杉木樹社區“多人多足”游戲環節)
(圖為“趣味漢字活動“現場)
“西籽下鄉,為愛而行”實踐團秉承“五育并舉”,“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致力于為社區的孩子們提供一個全面發展的育人環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多元化的活動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興趣與激情,進而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和諧發展。這些活動如同細雨潤物,悄無聲息地滋養著鄉村的每一寸土地,讓安全之花在鄉村的每一個角落絢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