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見證,文物則是歷史的沉默講述者。為了推動深層次地宣傳國家歷史和紅色文化,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籽下鄉,為愛而行”實踐團前往了珙縣杉木樹社區和白皎社區童伴之家宣講黨史、展示文物,讓小朋友們能夠直觀感受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兩者的結合,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未來的期許。這次團隊成員策劃的“紅色記憶與古物新韻”主題活動不僅是一次對歷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場文化與精神的盛宴。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小朋友們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以及感受中國悠久歷史的獨特魅力。
歷史回響,紅色基因在心中生根為迎接建軍節的到來,讓更多孩子了解南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義,團隊成員于7月15日在宜賓市珙縣巡場鎮杉木樹社區開展了南昌起義歷史知識教學活動。團隊成員播放了南昌起義相關視頻導入課程,詳細講解了南昌起義的背景、起義準備、起義過程、起義意義以及南昌今昔對比。課堂上其中一個孩子談到“要學習革命先驅者的堅定信念和英勇無畏的精神,為自己的理想奮斗”,引起了孩子們的情感共鳴。團隊成員希望通過本節課讓孩子們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與堅韌,理解作為國家未來棟梁如何傳承并發揚革命精神,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培養他們的歷史素養,為他們成長為新時代的有用之才打下堅實基礎。
(圖為在杉木樹社區開展南昌起義歷史知識教學活動)
文物蘇醒,文物之聲永續于未來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西籽下鄉,為愛而行”實踐團于7月16日分別前往宜賓市珙縣巡場鎮杉木樹社區和白皎社區開展了“假如文物會說話”活動。團隊成員以《逃出大英博物館》為切入點,為孩子們細致講解了大英博物館內的中國文物。《逃出大英博物館》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核,具有藝術性、故事性、知識性和價值性的文化類微短劇。接著,團隊成員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引發了孩子們的思考,其中一個孩子提到“在火燒圓明園那段歷史中,外國侵略者采取‘能帶走的帶走,不能帶走的燒掉’的方式,掠奪中華瑰寶,而我們作為新時代棟梁,應該為保護中國文物貢獻力量”。這次活動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文化探索之旅,更讓他們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
(圖為在杉木樹社區開展“假如文物會說話”活動)

(圖為在白皎社區開展“假如文物會說話”活動)
學習黨史,傳承雷鋒精神新風尚為了更好宣講黨史,實踐團于7月17日前往了杉木樹社區、白皎社區的童伴之家組織開展了學雷鋒主題教育活動,為小朋友們講解了雷鋒精神的內涵和意義,讓雷鋒的故事和品質深入人心,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活動現場,實踐團的老師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講述了雷鋒叔叔的感人事跡,讓小朋友們了解到雷鋒叔叔是一位熱愛勞動、勤奮好學、樂于助人的好榜樣。此外,通過觀看雷鋒事跡短片,小朋友們直觀地感受到了雷鋒精神的偉大和感人之處。小朋友們還學唱了《學習雷鋒好榜樣》,用歌聲傳遞雷鋒精神。通過這次講解,小朋友們明白了雷鋒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它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小舉動。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積極參與互動問答,分享了自己對雷鋒精神的體悟。他們表示,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從身邊小事做起,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爭做新時代的小雷鋒。此次學雷鋒主題教育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小朋友們不僅深刻理解了雷鋒精神的內涵,還激發了他們學習雷鋒、爭當美德少年的熱情。
(圖為在白皎社區開展黨史宣講活動)
(圖為杉在木樹社區開展黨史宣講活動)
隨著這次主題活動的圓滿結束,實踐團不僅帶著小朋友們重溫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也領略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這段旅程,也讓小朋友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史與文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