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增長知識才干、激發挺膺擔當,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籽下鄉,為愛而行”實踐團前往珙縣杉木樹社區和白皎社區的“童伴之家”,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和素質拓展課程,積極服務農村基礎教育,關注兒童健康成長。

(圖為孩子們認真上課的場景)
為進一步關注鄉村地區和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7月12日,“西籽下鄉,為愛而行”實踐團分別在杉木樹社區和白皎社區開展了“打敗情緒小怪獸”心理健康主題課,團隊成員用小故事引入,從“情緒的基本類型”、“情緒的表達價值與管理”和“擺脫不良情緒”三個方面為孩子們進行了耐心的講解。團隊成員以實用的技巧,深入淺出地向孩子們介紹了多種擺脫不良情緒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了每種情緒的主導特點。
團隊成員讓孩子們敞開心扉,在紙條上寫下平時那些沒辦法說出口的小煩惱,將它投到成員們精心準備的煩惱盒子中,每一張紙條都承載了孩子們情感和期望。團隊成員希望通過這節課為孩子們帶來新的想法和角度,幫助孩子們解開困擾,同時也鼓勵大家積極勇敢地傾述心聲,表述煩惱,勇敢地去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困難。

(圖為孩子們寫煩惱紙條)

(圖為實踐團成員的回信)
心理課堂結束后,為了加強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和保護,團隊成員對幾位留守兒童進行了深度訪談,孩子們傾訴了自己關于學習和思念父母等方面的煩惱。在訪談過程中,其中一個孩子談到:“每天上學都是我自己背著書包,走路去學校上課,看到有些小朋友有爸爸媽媽送,我心里會很羨慕,但是也習慣了沒有爸爸媽媽陪伴的生活。”有些孩子由于沒有爸爸媽媽在家進行作業輔導,遇到難題無法解決,作業完成度也不高;有些孩子因為借住在其他親屬的家里,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也會增加對爸爸媽媽的想念。
(圖為與白皎社區孩子訪談)
團隊成員還了解到,因為家庭經濟限制了學習資料的購買、學校教育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大部分孩子在學習語文和英語方面存在困難。團隊成員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學習方法,積極與孩子們分享自己的看法。在課堂時間,團隊成員分享小學必讀書目《窗邊的小豆豆》等,幫助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即使條件艱苦,孩子們心中無一例外的都充滿希望,其中一位孩子表示:希望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未來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通過這些真實的案例,我們看到了留守兒童在面對生活挑戰時所展現出的堅韌與希望。
(圖為與杉木樹社區孩子訪談)
晚上,團隊成員在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后,選擇用一條簡單的晚安短信向孩子們傳遞溫暖與力量。有的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有的向孩子們分享勵志好句,還有的講述著自己在當地的所見所聞,每一條短信都承載著團隊成員對孩子們的深情厚意和美好祝愿。這些晚安短信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支教老師們的關愛與陪伴,也讓他們更加珍惜與支教老師們相處的時光。
(圖為團隊成員編輯的晚安短信)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該給予這些孩子更多的關愛和支持,幫助他們克服生活中的困難,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陽光下快樂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