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消息(通訊員 嚴煜 蘭自強 董俊逸 楊雨欣 向倩 柯韻萌)為讓學生們深入了解國家文化遺產,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同時傳授保護中華文物的重要知識和技能,武昌理工學院第十八屆“大手牽小手”云夢書韻志愿服務隊于7月24日在云夢縣城關鎮曙光小學舉辦了一場主題為“中華文物的保護與傳承”的特色課程。支教隊隊員鄭力維擔任本次課程的主講人。
課程伊始,鄭力維通過簡短且生動的課前導入部分讓學生對“中華文物的保護與傳承”課程有大致了解。隨后通過生動的歷史故事、豐富的圖片資料以及現場互動環節,向學生們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他強調,每一件文物都是歷史的見證,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都刻著時間的印記。
鄭力維把課程內容分為中國文物的種類、歷史價值、保存現狀以及面臨的挑戰等多個方面。在講解到文物保護方面時,鄭力維特別提到近年來國家在文物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如《文物保護法》的修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項目等。通過國內外文物保護的案例對比讓學生意識到“文物保護不僅是國家的職責,亦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這一進步理念。
在講解中華文物的歷史背景時,鄭力維詳細地介紹從古至今不同朝代的文物特點,如商周的青銅器、漢代的玉器、唐宋的瓷器等。他還分享一些著名的文物修復案例,如兵馬俑的彩繪復原、敦煌壁畫的數字化保護等,這些成功的案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關注度。
為了讓學生們更直觀地理解文物保護的技術和方法,激起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鄭力維借助微視頻加深學生對文物保護重要性的認識。視頻中生動再現對古代書畫進行清潔和修復的畫面讓學生躍躍欲試。在課堂上學生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修復過程,甚至是親手體驗一些簡單的修復技巧,這種互動式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參與感和學習興趣。此外,鄭力維還就本次課程號召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文化遺產的模擬保護活動,讓學生在校園內自行發掘和保護“假設的文物”。
通過此次“中華文物的保護與傳承”特色課程,學生們不僅增長了知識,更加深了對中華文物的認識和愛護。云夢書韻志愿服務隊通過“中華文物的保護與傳承”主題教育活動,有效地將文物保護理念傳播給鄉村兒童,為中華文脈的守護和傳承注入新的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