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武昌理工學院“青春筑夢”通城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在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五里鎮治全村村民委員會會議室開展了一次主題為“探究情緒根源,塑造正面情感”的同伴教育課程,此次課程旨在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信息爆炸、社會競爭加劇以及生活節奏加快,給青少年群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面對多元化的社會環境和復雜的人際關系,青少年往往難以有效識別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此課程不僅有助于青少年正確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提升情緒管理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心理韌性,促進身心健康,為適應未來社會需求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程伊始,志愿者系統地介紹了情緒的基本類型。隨后,志愿者邀請了十名學生至講臺前參與一項情緒接力棒游戲,旨在通過互動體驗加深對情緒傳遞和影響的直觀理解。在此過程中,特別引入了“踢貓效應”的概念,以闡釋負面情緒如何在人際間擴散。課程進一步深入探討了情緒對我們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的影響,并提供了多種策略和方法,旨在教導學生如何有效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其中,包括了認知重塑、情緒調節技巧,以及積極心態的培養。此外,為了增強課程的實踐性和參與度,還設計了一系列互動環節,如情緒輪盤繪制和心情曲線分享,使學生們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深化對情緒管理的認識。整個課程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更強調了情緒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旨在幫助學生們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以更健康、穩定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志愿者重點介紹了情緒ABC理論,對該理論的核心理念及其在現實情境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講解。他們通過援引具體案例,旨在加深學生對該理論的理解與掌握。例如,志愿者敘述了一名學生在面臨學業壓力時所采取的策略:如何利用情緒ABC理論來辨識自身的負面情緒,剖析引發這些情緒的非理性信念,并最終通過調整認知方式,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該案例不僅清晰地展現了理論的操作流程,也使學生深刻體驗到情緒管理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通過這種由淺入深的講解方式,學生們對情緒ABC理論的精髓及其價值有了更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課程結束時,學生與志愿者共同參與了一項情緒拍手歌的活動,整個課程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圓滿落幕。
課后也采訪到“青春筑夢”通城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王茜,她表示:“孩子們其實非常敏感,他們也能感受到情緒的變化。通過這次課程,他們深刻認識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也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志愿者服務隊也表示感到十分榮幸能夠參與到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并致力于將情緒管理的理念和實踐推廣至更廣泛的青少年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