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黨中央號召、促進鄉村農文旅協同發展。7月9日至11日,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組建“‘理’遇農情,鄉約未來”鄉村振興實踐團前往蕪湖市鳩江區白茆鎮開展調研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動員,青春助力鄉村振興
7月9日,實踐團隊成員在白茆鎮選調生閆恒濤的帶領下,順利抵達白茆鎮旭光村。旭光村領導班子與實踐團成員在旭光村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召開實踐動員會。會上,旭光村黨總支書記胡達強同志分享了自己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為團隊成員詳細介紹了白茆鎮的發展歷史、脫貧情況及采取的相應措施以及得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反響。
圖為實踐團活動啟動儀式 攝:宋承峻
現代農業產業園,自然與科技之交融
7月9日下午,團隊成員在三官殿舊書記倪進平的帶領下,前往白茆鎮現代農業產業園進行參觀。農業產業園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參數均可進行數字化調控,園區遍布智能灌溉系統,將水肥藥一體化,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和精準化管理。這是一次自然與科技的交融之旅,在廣袤的自然畫卷中,科技之光熠熠生輝,散播出和諧共生的美妙旋律,志愿者感受到科技和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農業魅力。
圖為倪進平為實踐團講述花卉培育知識 攝:宋承峻
田園詩畫繪振興,示范旅游展新貌
7月10日上午,實踐團隊前往套北村鄉村旅游示范區參觀。在套北村的綠水青山中,錯落有致的農舍和現代化旅游設施交相輝映,展現出鄉村振興與旅游發展的和諧共生。該旅游示范區奉行“春賞花,夏乘涼,秋采摘,冬民俗”的指標,種植相應的樹木花草,利用生物習性將蝦稻一起養育,劃分板塊以種植不同顏色的油菜花,形成美麗的圖案畫卷,注重將旅游與本地的民俗風采相結合,讓自然和人文相交融,使旅游示范區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
圖為講解員帶領實踐團隊參觀套北村 攝:宋承峻
智能農機注生機,共繪田野新藍圖
7月10日下午,團隊走進了旭光村新型農機合作社,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參觀學習活動。實踐團隊在合作社負責人的熱情接待下,參觀了合作社的農機展示區,這里陳列了各種現代農業機械,從育秧機、插秧機到收割機一應俱全。參觀過程中,實踐團與合作社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圍繞農機合作社的運營模式、技術創新等方面展開了討論。
圖為農機合作社負責人為實踐團隊演示育秧機操作流程 攝:宋承峻
回首崢嶸歲月史,紅色精神永傳承
7月11日上午,團隊來到了白茆紅色傳承館,開始了一場深刻的紅色歷史尋訪之旅。講解員生動的為實踐團隊成員們講解六洲暴動、皖江抗戰、渡江第一船的故事,隊員們的腳步沿著館內的長廊不斷前進,翻過一頁又一頁的歷史篇章,每頁篇章的英雄故事都令隊員們駐留長思,望著紀念墻上的事跡感受先人的革命精神。在瞻仰了革命歷史物品和資料后,隊員們被那些戰火紛飛的歲月里的英雄們的故事深深觸動。隊員們紛紛表示,將把這種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轉化為自己奮斗的動力。
圖為實踐團隊聆聽講解員對紅色事跡的解說 攝:宋承峻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團隊見證了新時代鄉村的蓬勃生機,親身體會了鄉村振興的艱辛與不易,在這段旅程中,實踐團深入田間地頭,探索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走入村民身邊,傾聽村民心聲。這次活動不僅是對鄉村現狀的深入調研,更是對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理’遇農情,鄉約未來”鄉村振興實踐團將繼續關注和支持鄉村振興事業,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為鄉村發展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