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為了解生態旅游如何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并探索其在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2024年7月16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探黔西南秘境,‘鄉’約山水冊亨”實踐團走進了生態宜居、環境優美的冗渡鎮陂鼐(nài)古寨,對坡鼐古寨生態旅游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走進坡鼐古寨,一幅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圖景呈現眼前:四面喀斯特地貌,風光旖旎,而布依話“坡”是水井,“鼐”是板栗樹,村子的老橋邊真的有一口古井在野板栗樹下……


(圖為坡鼐古寨八古之一·古井 曹彬攝)


(圖為陂鼐古寨古樹 陳小玉攝)
7月16日下午,坡鼐古寨村干部告訴我們:“陂鼐古寨具有豐厚的布依文化和八古文化,寨中不但保留有青石古道、小橋流水及參天古木,亦保存著神秘的軍屯古堡、戰備營盤及世代沿襲的忠勇軍魂。從陂鼐到大寨的徒步線路也是一大亮點。這條線路約10公里長,沿途綠色蔥蔥,古驛道飽含歷史厚重感。游客可以邊走邊欣賞布依族的民俗風情,品嘗當地的美食,感受這里的獨特魅力。”
在游覽古寨的過程中,我們學習到了坡鼐古寨鄉村振興產業與農文旅開發相結合的鄉村振興新模式,通過盤活閑置土地、閑置老房資源等實施了民宿改造、戶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村莊品牌打造、考研青年旅社、非遺體驗工坊、玉季媽媽有機農場等建設,并開發非遺文化體驗、青少年課外實踐教育、考研社區、農耕文化體驗等項目線路8條,豐富文化旅游業態,推動鄉村建設、鄉村發展。在景區運營管理方面,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為其他地區的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并與當地村民共同探討了鄉村振興帶給她們生活的顯著變化,“媽媽天團”成員為我們展示了一首動聽的民歌,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容。


(圖為坡鼐古寨項目路線 悅騰達攝)


(圖為坡鼐古寨項目之玉季節媽媽互助聯盟 李思慧攝)

(圖為當地村干部為實踐團成員講解 張露攝)

(圖為實踐團成員游覽過程 蘇小惠攝)

(圖為媽媽天團成員 游思余攝)
接著在寨子里,村干部帶領我們體驗了她們維護坡鼐古寨生態環境的日常工作,實踐團成員身穿貴州志愿者特色標志的小青椒紅馬甲,手拿夾鉗、掃帚、垃圾袋,在寨子里穿梭,開展了撿拾垃圾,清掃衛生的志愿服務活動。



(圖為實踐團成員開展志愿服務 秦小淳攝)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坡鼐古寨村干部合照)
實踐團通過拜訪當地居民,以實地調研的形式,深入基層了解民情,探索坡鼐古寨鄉村振興新模式的切實成就,生態旅游促鄉村振興的新樣板。實踐團如何推進鄉村振興等系列實踐問題有了深刻領會,這充分激發當代大學生推動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決心,感受新時代黨和國家在農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