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初夏時節,陽光熾熱且滿載希望,安徽工業大學的“和平之光”南京愛國教育實踐團,踏上了一趟意義非凡的征途。6月26日,這支由青春洋溢的學子們所組成的團隊,懷揣著對歷史的深深敬畏與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步入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了一場深刻且莊重的愛國主義社會實踐活動。
啟動: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自6月15日實踐活動正式啟動以來,安徽工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的學子們便緊鑼密鼓地籌備著一切。他們深知,這次活動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參觀,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精神的升華。通過精心策劃的路線和詳細的活動安排,實踐隊成員們滿懷激情地期待著與歷史的對話,期待在實地探訪中深刻體悟愛國文化的精髓。
圖為紀念館前雕塑。實踐隊員孫浩攝
啟程:跨越時空的追尋
6月26日清晨,實踐團全體成員整裝齊備,自馬鞍山東站搭乘高鐵,一路向南疾馳,直抵南京。隨著列車的高速運行,窗外的景致瞬息萬變,而實踐團成員的心神早已跨越千山萬水,聚焦于那個銘刻著無盡哀傷與記憶的歷史圣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抵達南京南站后,實踐團成員迅速轉乘地鐵,徑直前往目的地。地鐵行進的轟鳴聲中,成員們的情緒逐漸變得凝重而莊嚴。他們深知,即將步入的,是一段不容遺忘的歷史篇章,是一段必須世代銘記的沉痛過往。
參觀: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步入紀念館,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息撲面而來。實踐團成員們按照既定路線,緩緩穿行于各個展廳之間。從“遇難同胞遺骨坑”到“萬人坑遺址”,從“歷史影像資料”到“幸存者證言”,每一處都讓人觸目驚心,每一幕都讓人心如刀絞。
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標志碑。實踐隊員王天宇攝
在講解員的深情講述下,成員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黑暗的年代。他們看到了侵略者的殘暴無道,感受到了同胞們的無助與絕望,更體會到了和平的珍貴與不易。在這里,每一滴淚水都是對逝者的哀悼,每一次凝視都是對歷史的銘記。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們嚴格遵守紀念館的管理規定,用心去感受那份沉重與莊嚴。他們知道,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件展品,都是對逝去同胞的最好緬懷。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歷史的尊重和對和平的向往。
圖為實踐隊員敬獻鮮花。實踐隊員覃露攝
思考:責任與使命的擔當
參觀活動圓滿結束后,實踐團成員們聚集一堂,共同交流并分享了個人的感悟與心得。大家一致認同,此次實踐活動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和平的珍貴與不易,并更加清晰地意識到自身作為當代青年學生所肩負的歷史重任與使命擔當。
其中一位成員深情地表示:“我們銘記歷史,但不應讓仇恨蒙蔽我們的雙眼。相反,我們應該以史為鑒,積極面向未來,運用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構建一個和平、美好且和諧的世界。”
展望:和平之光的延續
通過此次實踐,隊員們深刻認識到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使命。正如紀念館所傳達的信息那樣,雖然我們應當寬容與諒解,但我們絕不應該忘記歷史。只有銘記過去,才能更好地前行。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將把這次經歷轉化為行動的力量,積極參與到構建和諧社會、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中去。
圖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實踐隊員華超攝
此次實踐不僅是一次對歷史的回顧,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安徽工業大學和平之光南京愛國教育實踐團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開展更多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更多的青年學子關注歷史、關注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安徽工業大學和平之光南京愛國教育實踐團此次的實踐活動,不僅加深了隊員們的愛國情感,也加深了他們對社會責任的認識。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一次深刻的教育,一次激勵人心的旅程。
通過這樣的活動,青年學子們將會更加堅定地肩負起傳承歷史、開創未來的重任。此次實踐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和平之光”的火焰卻在每個成員的心中熊熊燃燒。他們知道,自己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未來的建設者。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把這份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歷史的尊重轉化為實際行動,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歷史、關注和平,共同為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和平之光”照亮每一個角落,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