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隸屬于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管理學院的實踐團隊“疆禾”來到了伊犁伊嶺美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探尋克伯克于孜鄉的致富之路。
獵獵長風卷起黃沙漫天,粗糲的泥土和干涸的水流讓這片土地在過去的許多年里飽受磨難。但如今,隨著特色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百姓的生活質量有了極大的提高,真正意義上鼓起了“錢袋子”。“疆禾”團隊此行旨在發掘百姓們脫貧致富的秘訣——赤松茸。
赤松茸,俗稱益腎菇。其朵大、色澤艷麗、肉質鮮嫩、蓋滑柄脆、清香可口;具有色美、味鮮、嫩滑、爽脆、口感好等特點。本身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氨基酸和礦物質,屬珍貴稀有食用菌種類。
在交談中,“疆禾”團隊了解到,有“菌中之王”美譽的赤松茸雖然營養價值極高且在伊犁早有種植,但由于氣候環境限制,一年只能栽培一季,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近年來,伊犁伊嶺美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專注于技術攻堅,通過大棚養殖技術,成功培育出反季節赤松茸,一年四季都可種植,如今一年可以生長兩季,生長周期縮短至三個月。目前赤松茸的種植不再受季節限制,得以大規模生產。通過技術創新與人工培育雙管齊下,一年中僅普通大棚便實現了一棚三百公斤的驚人產量,使得赤松茸的市場供應更加穩定,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此外,公司還在研發玻璃大棚種植技術,預計產量將達到新高。

根據負責人介紹,赤松茸新型培育技術最初在察布查爾縣發展,隨著產業的不斷優化升級,逐漸引進克伯克于孜鄉。反季節赤松茸種植主要依賴恒溫大棚保濕保溫。中午12點,工作人員引導“疆禾”團隊成員入園視察,詳細介紹了赤松茸的養殖過程。據了解,赤松茸種子種植后都會施上肥料,并且鋪上一層土壤,其后再鋪上薄薄一層干草,重復兩次,完成保溫步驟,便算完成種植。此外,保濕更是重中之重,兩天一次的撒水必不可少,考慮到氣候原因,大棚內避光隔熱,保持濕度與黑暗,不見陽光,大大加速了赤松茸的生長速度,一天可以采摘兩次,分別為早上和下午。三個月后,隨著紅褐色傘蓋紛紛破土而出,充滿喜悅與希望的豐收季來臨,大棚內近五十民工作人員便可加緊采摘,為克伯克于孜鄉的農民們帶來福音。

除了對赤松茸種植細節的調研,“疆禾”團隊還受邀參觀了其他大棚,通過負責人得知,克鄉蘑菇品種多樣,經營模式為發展赤松茸為主,其他蘑菇種植為輔。克伯克于孜鄉聯合伊犁伊嶺美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按照“黨組織+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打造集食用菌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企業發展體系,提供了近五十個工作崗位,分別來源于各個鄉鎮。在拉動本鄉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其他困難鄉鎮共同富裕,為脫貧攻堅貢獻新興力量。

所謂“農為邦本,本固邦寧。”伊犁伊嶺美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與克伯克于孜鄉干部共同助力當地新型農業發展,極大提高了當地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疆禾”團隊經過此行更加堅定了助農的重要性,積累了寶貴經驗,在日后調研與入戶中將更好的關注到人民訴求,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