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之中見青天,竹溝就是小延安。一聲號令震破天,千軍萬馬上前線。7月10日至14日,信陽師范大學商學院“學思享”黨史學習教育實踐團有幸前往河南省駐馬店市的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竹溝革命烈士陵園、楊靖宇將軍紀念館等紅色基地進行了一系列的參觀與學習,重溫革命足跡,感受先輩們浴血奮戰的歷史場面,學習革命精神,厚植愛黨愛國情懷。
走近竹溝這座小鎮,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竹溝革命烈士陵園顯得更加莊重肅穆,陵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李先念同志親筆題寫的“竹溝革命紀念碑”。望著紀念碑上的字,我感受到了直擊心靈的震撼,它高高聳立于青山綠水間,像一座燈塔,永遠指引著我們奮勇前進。在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我對竹溝革命斗爭史、中原抗戰等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一段段蕩氣回腸的歷史、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張張帶有歷史厚重感的照片,書寫著革命先輩們為實現民族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理想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堅持斗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告別竹溝,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了位于駐馬店市驛城區的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步入展廳,我們不僅深深震撼于紀念館的布局規模,也被楊靖宇將軍的革命事跡所吸引,滿墻的圖片和文字訴說著這位將軍光輝的一生。我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像楊靖宇將軍這樣把生命獻給國家和民族的人,他的生命應是無限的。紀念館內除了滿墻的圖片記載,還有細細打磨的場景再現,當我們進入一個洞口,仿佛是踏進了另一個時空。在銀裝素裹的天地間,我們看到了圍在火爐旁烤火取暖的戰士,看到了靠在大樹邊休息的傷員,也看到了以草根、棉絮充饑的楊靖宇將軍……我們無法想象戰爭的慘烈,或許當年他們所面對的是更加激烈的場面,他們也是丈夫、兒子、父母,但在國家危難之際,他們用自己的身軀打造了今日的和平生活。楊靖宇將軍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率領部隊英勇作戰,以草根棉絮充饑戰斗到最后一刻的氣概,應當被無數中華兒女銘記。
當天駐馬店的氣溫很高,但前來參觀的人卻不少,我們穿著統一的志愿服裝在紀念館里學習并與其他參觀者和講解員進行交流。我們發現,參觀者里面有不少年輕人,他們安靜地捕獲思考楊靖宇將軍的人物光輝,似乎在進行一場跨時代的交流。我認為,我們生活在來之不易的和平時代,雖然不能感同身受當時的民族狀況,但應時刻銘記歷史,學習革命先輩們為祖國、為人民浴血奮戰的大無畏精神和愛國情懷并將其落到實處。在社會實踐中滋養初心使命,感悟責任擔當,汲取奮進力量,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斗志,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中貢獻青春力量。
當陽光傾瀉在這座莊重而又嶄新的城市,它從悠遠的歷史長河中走來,歷經無數苦難,迎來今日的生機盎然,一路上我們遇到了熱情的老區人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感受到了厚重的歷史底蘊。無論是活動開始時的迷茫、進行時的烈日考驗,還是不同地區間的來回奔波、觀點不同引發的激烈討論,與我們而言都是一次印象深刻、極具意義的人生經歷。
青年是國家發展的希望,我們不能敗于人云亦云的無知,更不能敗于半途而廢的薄弱意志力,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大是大非面前擺正自己的態度,在人生抉擇方面拿出自己的勇氣,在國家需要之時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祖國的發展面前,我們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我們不能輕易忽視任何人的力量,即便不能雁過留名,我們也在為實現自己的價值而努力著,那回憶起來,便不會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