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林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和諧交通“砼”參與 螢火志愿護平安
時間:2024-08-22 閱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青年思想政治引領,讓廣大青年學生更好地感知社情,增強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砼’譜鄉韻,履踐致遠”小隊在哈爾濱市香坊區開展了“和諧交通‘砼’參與,螢火志愿護平安”主題社會實踐。
實踐第一項,“‘砼’譜鄉韻,履踐致遠”小隊前往哈爾濱市雙城區永勝鎮與香坊區哈平路開展交通安全宣講。第一站,團隊成員來到永勝鎮,將“交通安全小課堂”帶進農戶家中,利用團隊成員所設計的交通安全宣傳海報,為農戶們貼心的講解了在村中、街道、鎮集等可能會遇到的交通問題,提醒他們夜間出行要穿著反光或亮色的衣服,騎電動車出行時要佩戴頭盔,做到“嚴守交規,安全出行”。
根據前期調研,第二站團隊成員來到了交通事故頻發的香坊區哈平路與和興路交叉路口,結合近期所發生的交通事故案例與宣傳海報為過往路人進行安全知識普及,在宣講同時幫助老人與兒童安全迅速地通過斑馬線,為群眾安全保駕護航。
實踐第二項,“‘砼’譜鄉韻,履踐致遠”小隊走進綠洲佳美幼兒園開展了“交通安全,從我做起”主題宣講。 活動聚焦交通安全教育,采用“理論+互動+游戲+總結”的授課模式,實踐團隊成員在講解過程中結合豐富的肢體語言讓小朋友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交通安全知識,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在游戲環節,通過互動表演,小朋友們積極參與,不僅增強了對交通安全知識的理解,還獲得了“交通安全小能手”獎狀,寓教于樂,成效顯著。
文明出行始于足下,習慣養成久久為功。交通安全任重而道遠,還需各方共同參與、相向而行,才能將規則意識、文明意識落實到行動中,希望通過此次社會實踐,能為營造更加安全有序的交通環境貢獻力量,不斷擦亮城市的文明底色!
實踐第三項,為宣傳龍江傳統文化“‘砼’譜鄉韻,履踐致遠”小隊決定從“吃”上入手,深入了解爾濱特色美食,挖掘背后歷史意義,以小見大,弘揚龍江精神,宣傳風土人情。
經過前期調研,團隊成員來到了香坊區爆火的“桂萍餐館”,團隊成員提前向老板預定了餐館的招牌“酥黃菜”。
酥黃菜源于清末哈爾濱關道,鄭興文為救急將制作沙琪瑪的面皮切成菱形塊,油炸后掛甜漿,撒上冰糖末,并配以干果顆粒,匆忙上桌,命名為“冰花白果”。在坐官員吃過這道菜,只覺香甜酥軟,贊不絕口。后來經過改良,將面皮改為雞蛋,被稱為“酥黃菜”或“拔絲黃菜”。除此之外,隊員們還品嘗東北著名的“鍋包肉”與“地三鮮”,共同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底蘊,探索龍江精神。
“民以食為天”,從“吃”上就可以看出,龍江人民開朗樂觀的性格和堅韌不拔的品質,實踐團隊將帶著這樣的“龍江精神”繼續深入調研,躬身實踐,為龍江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實踐團隊會繼續以拼搏之姿、奮進之態,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作者:王璇 任俊洋 來源:三下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