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響應國家關于鄉村振興戰略以及廣東省“百千萬工程”號召,提升農民生活水平,實現鄉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2024年暑期,廣東培正學院“花葛”嶺南特色文創實踐團主要以通過深入當地,實地了解當地需求,提供助農幫扶,打造當地特色農產品品牌為主線,前往廣州市花都區赤坭鎮門口坑村進行實地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以及參觀調研當地的文化保護建筑、粉葛種植示范區。通過實地參觀了解、走訪調研等方式,為接下來門口坑村打造特色農產品粉葛品牌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嶺南“花葛”,耕種情深
結合前期準備工作,在指導老師和隊長的帶領下,“花葛”嶺南特色文創實踐團順利與門口坑村村委順利進行對接并在會議室進行交流,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背景以及發展現狀等受限的問題原因,并與村委了解到當地的特色農產品粉葛如何走出村外以及當地經濟發展的核心需求。
在交流結束后,“花葛”嶺南特色文創實踐團與門口坑村村委一起共同落實把當地特色農產品粉葛品牌打響的愿景,同時門口坑村村委希望能夠借助新一代力量將門口坑村的經濟進行助推,讓當地特色農產品走出村外。于是在門口坑村村委的牽頭下成功聯系到粉葛種植人駱師傅,接下來對駱師傅進行了采訪工作。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駱師傅進行采訪)
在采訪的過程中,駱師傅提到他自己從小就在農村里面長大,粉葛是這里傳統的農作物,祖輩們一直都是種植粉葛,以前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在農忙時節,小孩都會悄悄拿粉葛削掉皮,然后直接放入口中生吃,入口慢嚼會有甘甜的味道,每逢過年或者過節日的時候都會用粉葛和豬肉煲湯煮粥。同時駱師傅還說道門口坑村種植出的粉葛,溝紋少而淺,皮薄且光滑,肉質白,味甘甜,與其他地方的粉葛相比,最大的優點就是無渣,口感豐富,營養價值高。
問到關于其代表性農產品粉葛的宣傳方式,駱師傅回答稱基本是通過口頭相傳、熟人相互介紹的單一方式進行宣傳銷售。最后,駱師傅想通過借助這次的機會來提高本地粉葛的知名度,打造屬于當地獨特的農產品品牌,擴大農產品品牌的影響力,把這里優質的農產品粉葛向外推廣、走出村外,更好地展示當地優質粉葛。
二、嶺南建筑,魅力綻放
為了了解門口坑村的文化保護建筑風格,“花葛”嶺南特色文創實踐團分別前往柱萬駱公祠進行了參觀和學習。在參觀過程中,了解到佐英別墅的門面呈凹斗式,大門處鑲嵌花崗巖門夾,石門牌匾上“佐英別墅”。隨著風吹日曬的消逝,這座曾經是村里輝煌的建筑物,現在也顯得別有一番古韻。

(圖為“花葛”嶺南特色文創實踐團在佐英別墅進行參觀了解)
隨著對門口坑村的文化保護建筑參觀與了解,感受到了門口坑村歷史悠久的建筑文化與韻味,使得我們對門口坑村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門口坑村不僅是廣州地區的一個歷史見證,也是嶺南傳統文化的重要承載地。
三、特色“花葛”,獨具匠心
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粉葛種植人駱師傅帶領“花葛”嶺南特色文創實踐團共同參觀當地的粉葛種植示范區。在參觀過程中,駱師傅向實踐團成員們提到門口坑村的九曲河,從村西往村北蜿蜒流過,村里土壤以砂壤為主,排灌方便,被九曲河貫穿,水源充足,粉葛便有很充足的自然條件進行種植。同時,在參觀的過程中,種植粉葛的專業人員駱師傅也細心為我們講解種植粉葛的過程和技巧,比如,種植粉葛需要覆膜,覆膜可以增溫保溫,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等作用。
駱師傅,今年63歲,是門口坑村粉葛種植的個體戶。作為粉葛種植者,如今仍在堅持對這片土地,對粉葛的熱愛。他提到,種植粉葛的過程本身即是幸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手握工具,腳踏泥土,用汗水澆灌大地,用最樸素的真情,歌頌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駱師傅臉上洋溢的笑容深深感染了實踐團,駱師傅種下的每一顆種子,都是他對于未來的期許,對生活的熱愛,對粉葛的堅守。

(圖為駱師傅展示門口坑村特色農產品粉葛)
四、青春領航,助力鄉村振興
經過為期7天的社會實踐活動,“花葛”嶺南特色文創實踐團特邀請門口坑村村委委員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成果展示會議。此次會議由指導老師將實踐團設計的粉葛包裝設計進行展示匯報,分別從該設計包裝的設計理念、設計元素、消費者反饋、市場影響這四大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同時對設計的粉葛品牌形象logo成果進行匯報,主要圍繞以新logo設計重要性作用及其設計理念進行闡述。最后,由實踐團隊長向村委委員播放拍攝門口坑村宣傳片。最終的實踐成果與門口坑村村委對特色農產品粉葛品牌宣傳推廣的需求相契合。

(圖為“花葛”嶺南特色文創實踐團與門口坑村村委實踐成果匯報會合照)
隨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圓滿落幕,“花葛”嶺南特色文創實踐團成員們帶著收獲到的快樂與熱情踏上了歸途。在未來的日子中,我們將整裝待發,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向著充滿希望的田野出發。青春領航,助力鄉村振興,我們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