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我國完成脫貧攻堅總目標,進入全面小康以來,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解在國家科教興國政策及鄉村振興政策的指導下,鄉村教師、家長如何克服當地環境劣勢,解決家校溝通難題,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建設。7月13日至20日,西北大學“以愛育人助科教興國,以德鑄魂輔鄉村振興”——陜南漢中小分隊前往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現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簡池鎮,就當地科教興國及鄉村振興經驗,展開實地調研及學習。
圖為實踐團進行走訪調研 石啟睿 供圖
近年來,隨著國家扶貧開發政策的推進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簡池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加強,生產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改善。至于教育事業,鎮巴縣的教育事業發展受到上級政府的重視。簡池鎮作為鎮巴縣的組成部分,教育投入也在不斷增加,教育條件得到了改善,教育質量也有所提高。然而,由于地處山區,簡池鎮在教育資源、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等方面面臨一定的挑戰。為了解解決這些問題,當地政府、學校等相關部門不斷加強教育資源投入和調整教育扶貧政策,以促進簡池鎮教育事業的發展。
調研期間,實踐團通過走訪得知,目前,簡池鎮共有簡池鎮中心幼兒園、簡池中心小學和鎮巴縣赤北初級中學三所學校。小分隊以走訪和采訪的形式前往簡池鎮中心小學以及鎮巴縣赤北初級中學了解當地的學校家校溝通問題以及對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的看法。
家校溝通是家長、學校、學生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它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為了了解小鎮學校對于家校溝通環節是否重視,家長與孩子間的溝通是否存在相應問題,實踐團面向多個家庭進行走訪求證。
一名初中二年級學生家長李女士熱情接待了實踐團一行,并進行了深入采訪。李女士表示:在家校溝通方面,老師會通過微信等線上的方式及時主動的將孩子近期的情況告知家長,會定期召開家長以及當面說明孩子的近期情況,偶爾也會家訪來到學生家中家訪進行溝通。
圖為實踐團成員對學生家長采訪過程 石啟睿 供圖
問及心理健康教育時,李女士說道:學校的體育、美術、心理——這些孩子們感興趣的課程一直都有在正常開展。當孩子心理情緒上有問題時,性格比較開朗的孩子所以會主動向家長訴說近期的快樂或煩惱;那些內向的孩子也許不擅長溝通,但是家長和老師在發現異常時,彼此之間也會主動進行交流并詢問孩子的情況。
實踐期間,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鄉村心理健康教育建設的現狀和挑戰,隊員們在采訪前制定了詳細的采訪計劃,包括采訪對象、問題列表、采訪時間和地點等,確保采訪過程有序進行。采訪對象包括了鄉村教師、學生和家長,以獲得多角度的信息。
圖為小隊成員及隊指導老師正在采訪鎮上一名小學數學兼美術老師 石啟睿 供圖
進行采訪的過程中,隊員們發現隨著教育投入的增加,簡池鎮的學校開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設施,如心理咨詢室,引進了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水平,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硬件支持。
但與城市學校相比,簡池鎮的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資源仍然有限。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家庭參與度較低,鄉村家庭可能因為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或者因為經濟壓力和生活繁忙,參與度較低,這也會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圖為實踐團與受采訪家庭合影 石啟睿 供圖
西北大學“百企千村萬戶——大國西部”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以愛育人助科教興國,以德鑄魂輔鄉村振興”——陜南漢中小分隊實踐團經過7日的實地考察與走訪調研,所了解到的當地真實教育情況及相關問題給予了實踐團成員們極大的啟發,并總結出一系列經驗對解決家校溝通及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問題具有一定的建設性意義。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對于團隊成員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人生經歷,更加激發并堅定了團隊成員推進科教興國,助力鄉村振興的動力與決心。團隊成員希望在未來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發揮專業優勢,以更多的實際行動來促進鄉鎮教育事業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通訊員 段浩宇 唐仁杰 彭昱灃 石啟睿 范梅 葉常貴)